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20170511宜蘭大學「蕨綻藝世界」展(中)

  鐵線蕨區之後,便是觀賞蕨類的翹楚--鹿角蕨。解說同學說已知鹿角蕨種類中本次展覽的只有一種由於太過珍貴無法在現場展出。這個說法和一部分網路資料有些出入,由於小弟才疏學淺,無法驗證,請看倌們姑且聽之。(也有筆者聽錯的可能性)
  鹿角蕨的共通點是具有包覆本體的營養葉,和往外伸長用於繁殖的胞子葉。胞子是一整層覆蓋在胞子葉的葉背,以量取勝,沒注意看還以為葉子枯了。解說同學表示因為胞子成熟時會爆散開來,如果不巧在展場爆開,可有得掃了。
二叉鹿角蕨(普通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bifurcatum。
特徵是營養葉完全包覆不留開口,靠消化自己的老葉產生營養。
其餘的鹿角蕨營養葉會往上開口,承接落葉,和槲蕨的收集葉有相同作用。
巨大鹿角蕨(蘇拉比鹿角蕨、華麗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superbum。
與壯麗鹿角蕨同為大型品種。
經臉書社團前輩比對,本株顏色、型態上比較像阿福鹿角蕨,而不是巨大。
愛麗絲鹿角蕨X象耳鹿角蕨。水龍骨科。P. ellisotis。雜交種。
三角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stemaria。
愛麗絲鹿角蕨(腎葉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ellisii。
立葉鹿角蕨(直立鹿角蕨、長葉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veitchii。
本種特色是胞子葉會向上成長,展覽為了方便遊客觀察葉子,才把花盆掛牆上展出,實際上他應該轉90度才對。

長葉鹿角蕨應為爪哇鹿角蕨(P. willinckii) 的別稱。立葉鹿角蕨別稱為銀葉鹿角蕨。
社團前輩說這株有點像P. Lemoinei
壯麗鹿角蕨(巨獸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grande。也是大型種。
印度鹿角蕨(沃爾切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wallichii。
象耳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elephantotis。
安第斯鹿角蕨(美洲鹿角蕨)。Platycerium andinum。鹿角蕨中住在較高海拔的異類。
女王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wandae。
圓盾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alcicorne。
阿福鹿角蕨(女王X猴腦)。水龍骨科。P. charles alford。
亞洲猴腦鹿角蕨(馬來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ridleyi。小型品種。
何其美鹿角蕨(荷氏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holttumii。
深綠鹿角蕨(昆士蘭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hillii。
擺地面裝飾的某種蕨。胞子會在葉子上長滿一圈(如下圖)。忘了是什麼。
爪哇鹿角蕨。水龍骨科。Platycerium willinckii。
接下來的區域讓我來分類的話,應該是特殊觀賞蕨類區。沒有特別按照品種分,但是每一件都有特殊之處。
海岸擬茀蕨。水龍骨科。Phymatosorus scolopendrium。本種特徵是能適應海岸鹹水環境。
附帶一提,本種wiki標示的學名為
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scolopendrium和scolopendria看起來是同一字根,為什麼會變成兩種學名,請熟悉蕨類的朋友不吝指教。
沒有標示牌。
解說同學說可能有是綴化山蘇,不過因為原本沒有標牌又無法確定品種,為免誤導就不擅自標示了,嘿嘿。
那一聲嘿嘿很可愛。
本株經確認為鹿角石葦(Polypodium longifolia
Aglaomorpha acuminate。似乎沒有慣用的中文稱呼。
本種乍看之下就像一般被子植物,然而觀察他用走莖和胞子繁殖的方式,就會發現果然還是蕨類。
社團前輩說本株應為頂育蕨(Photinopteris acuminata),比對圖片葉形特徵確實相似。我不確定為什麼標示牌上屬名會標示為Aglaomorpha。
這個小點就是胞子的位置。
連珠蕨。Aglaomorpha meyeniana。
有點忘了是怎麼介紹的,不過和其他連株蕨的照片比對,發現其葉形圓鈍,且間隔較寬。
經確認本株應為Drynaria bonii
反光藍蕨。水龍骨科。Microsorum thailandicum。本種顏色雖然是深綠色,但反光會帶有金屬藍色。
附帶一提,水族造景很常見的鐵皇冠系列也是Microsorum這一屬的蕨類。
南美水龍骨。水龍骨科。Goniophlebium。本種由於生在多雨地區,葉片末端成細小分裂可以讓雨水快速流掉,避免整片葉子同時被太多雨水打到受傷。
Aglaomorpha leporello。查不到什麼資料的神祕物種。
沒記錯的話說是本展場最貴的,他的價格是按走莖長度計算,而本株可以看到走經整整繞了一圈。
又肥又粗得走莖。
綴化連珠蕨。水龍骨科。Aglaomorpha。葉片末端成綴化表現的個體。
走莖軟軟的,摸起來感覺很微妙。
櫟葉槲蕨。水龍骨科。Drynaria。可能是因為表現與模式標本不同?所以沒標完整學名。
本株收集葉末端圓鈍(如下圖),並且營養葉伸展的角度較高。(可與下面另一株對比)

斑葉櫟葉槲蕨。水龍骨科。Drynaria。斑葉表現的個體。
柳葉槲蕨。水龍骨科。Drynaria rigidula。wiki該學名寫作硬葉槲蕨。
櫟葉槲蕨。水龍骨科。Drynaria quercifolia。
與另一株比較,可見本株的收集葉末端尖銳,營養葉開展的角度也比較低。
旁邊角落有個蕨類造景區,應用不同蕨類與木石的搭配,作出簡單雅致的小庭園。在卷柏中混了一株藍卷柏。

*鹿角蕨相關資料校對感謝鹿角蕨秘境、鹿角蕨同好會 Platycerium Club、蕨晴谷
*蕨類資料校對感謝蕨類異想世界、Drynaria Club 槲蕨俱樂部、蕨晴谷

1 則留言: